
新好父母:走路、唱歌、說故事
新好父母:走路、唱歌、說故事 演講人 / 開詩婷 到底是玩具在玩我的小孩呢?還是我的小孩在玩玩具? 最後講到「玩得好」遊戲的部分,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玩得好。兩週前,兩位德國資深華德福老師來台灣給我們指導,其中Horst Hellmann老師再一次提醒父母如何分辨好玩具。Hellmann老師說得很妙,他請父母觀察一個重點,看看孩子和手上的玩具關係如何?到底是玩具在玩我的小孩呢?還是我的小孩在玩玩具?如果是玩具在玩我的小孩,那玩具就不是好玩具,一定要是我的小孩在玩玩具的玩具才是好玩具。舉例說明,如果我拿恐龍、機器人、戰士給我的小孩,我的小孩就拿著那個玩具玩恐龍、機器人、戰士的遊戲,他甚至發出聲音,整個人都變成恐龍、機器人,這就是我的小孩被玩具玩;可有些簡單的東西,孩子一下子說:「這是船。」,一下說:「這是車子。」、「這是房子」……變化無窮,而且是由孩子主動的在決定,那就是好品質的玩具。 三件對多數人而言都更容易上手的事:走路、唱歌、說故事 我在這兒不再贅述孩子的遊戲行為,我想家長其實在各班班親會中也聽了很多,我只強調玩具的選擇,但我想回答一個常見的問題

有所為,有所不為
有所為,有所不為 演講 / 開詩婷 紀錄 / 黃郁婷 面對比較小的孩子,不需要用語言一再告知,直接進入「收拾」的工作 「能放能收」的意志力需要靠老師和父母一起配合,每當孩子有不恰當的行為、語言及態度,我們必需停止他。面對比較小的孩子,不需要用語言一再告知,直接帶著他們去做另一件事,或是直接進入「收拾」的工作。假如孩子已經把一個東西破壞了,也不用再對孩子說:「你不可以這樣⋯⋯。」大人可以直接帶著孩子一起做收拾或修理的工作。 不問孩子不必要的「為什麼?」 大班以上的孩子才逐漸對語言的指導有反應,但使用語言做引導時必需注意幾個重點。比方說在孩子有不恰當行為時,不問孩子不必要的「為什麼?」、如果每次孩子有不恰當語言、動作或態度,大人都問為什麼,孩子會自然的防衛、開始說很多理由,有時甚至講得大人不知所措,或者越聽越生氣。某些教育機構推廣「和孩子講道理」的概念,鼓勵父母在孩子做錯事時、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講道理,可是「好好講道理」不是幼兒需要的,「講道理」是青少年階段的需要。我們必需要把家庭中基礎的規範先完成,才有基礎和孩子講道理。什麼是基礎的規範?每個家庭要

語言中的思想 -語言的藝術
九十七學年度上學期期末家長會97.01.10 為自己許願
詩婷老師演講 雅婷老師整理 請你許下一個願望,而且是一個努力之後就可以達成的願望 在預備平安節慶典時,老師們帶著孩子許願。老師跟孩子說:「請你許下一個願望,而且是一個努力之後就可以達成的願望。」在孩子還沒有受到引導之前,很容易出現「我要一台兒童電腦」、「我要一整套的地鼠家庭」…這些比較物質的願望。 有時候孩子說得不清楚,或者說得很長,無法確定真正的願望是什麼,老師就幫忙整理 慶典預備大約有三到四個禮拜的時間,老師們持續地陪伴孩子們談論每個人要許什麼願望,老師們努力的傾聽;有時候孩子說得不清楚,或者說得很長,無法確定真正的願望是什麼,老師就幫忙孩子整理話語,用簡潔、清楚的話說給孩子聽,並且溫柔地問孩子:「你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?」這是個耗時的過程,但卻意義非凡!尤其當孩子眼睛亮起來,嘴裡說著:「對、對,就是這個意思。」雖然他們都還是小娃兒,但某些時刻裡,我在他們眼中瞧見,一個人能確立人生方向是件多麼喜悅的事。 「定義自己的目標」,指導自己的生活」不就是許願嗎? 我記得我曾經在「父母成長營—思想

語言中的思想-為孩子說故事
父母成長營紀實97.12.09 語言中的思想-為孩子說故事 詩婷老師演講 宥樺老師整理 孩子們需要充滿想像的語言,小牙齒在發芽 孩子們需要充滿想像的語言,娃得福有很多老師對於如何把青菜送到小嘴巴裡都很有心得。前陣子,我也為女兒作了一首童謠。 小牙齒在發芽,牙齒癢癢呀。小牙齒快長大,食物等著我。 前面牙齒會切斷,後面會磨碎。前面牙齒會切斷,後面會磨碎。 小牙齒快長大,食物等著我。 一開始寫這首歌是為了教我女兒使用臼齒,那時候我發覺他不太會用臼齒,東西都放在門牙咬。後來我也和娃得福的老師分享這首歌,聽說娃得福的孩子現在看到食物就會唱,實在讓作曲人太滿足了。慧洲老師也說,之前沛x或x蓁吃紅蘿蔔時,常要老師幫忙把紅蘿蔔切小塊,學了這首歌之後,有一次當沛x要老師幫忙把紅蘿蔔切小塊時,慧洲老師回答:「你可以用牙齒把它切斷喔。」接著沛x說:「對喔!前面牙齒會切斷後面會磨碎。」可見孩子真的把歌詞內化到裡面了。 「手的故事」直接看著手就可以看到故事 提供良好的語言發展環境,一方面是從日常生活中說溫暖的話、說真話、說誠實正質的話、說充滿想像的話,另一方面就是透過故事